都市信息、都市信息报、中国都市信息报讯:2019年至今,海南健身行业的口碑与声誉可谓急速下坠。去年年底,海口莱特、创美等多家健身房陆续“爆雷”跑路。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潮庭、圣力健身也被曝出闭店,消费者无处追回卡中剩余的钱款,或是被迫再度转场至其他健身房(详见本报昨日06—08版)。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自身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健身房锻炼,不少投资人也看好这个朝阳产业,导致城市里健身房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健身房“爆雷”频频出现,“投资人失联”、会员追讨会员费、员工讨薪等“戏码”也轮番上演。
类似事件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发生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预付卡消费缺乏必要的监管。尽管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出台了管理办法,要求对单用途预付卡企业进行登记备案,但现实是,很少有商家进行备案,也很少见到相关部门对此追究监督。
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对商家的宣传套路无法辨别真伪,导致屡屡中招。另外,消费者维权艰难也让不法分子敢于“顶风作案”,比如余额多少难认定、消费者不善维权、赢了官司难执行等等。
健身房领域“跑路”戏码层出不穷,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形伤害,也不利于健身行业的形象及长远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再让类似“跑路”事件发生,更不能让健身房领域成为跑马圈钱的“常驻地”。
要规范健身房领域预付消费模式经营行为,首先需要监管职能部门主动作为,比如将监管的关口前置,从等待预付卡消费企业登记备案,到主动上门登记备案,再如通过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联合监管,除此,还可以让第三方对预售卡资金的使用、拨付进行监管。
其次,必须加强依法治理,比如尽快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针对发卡资质、规模、资金用途、退卡机制等进行规范,从源头上堵住“跑路”的机会,为消费维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再如,面对频频出现的“跑路”事件,执法部门还要加大打击力度,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应透过频发的“跑路”事件吸取教训,在消费时睁大眼睛。只有多方合力、依法惩治、从严惩处,方能真正净化健身房领域市场环境,让消费者健身时不再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