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文俊、通讯员丘剑山)2月24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鄂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积极投身科研攻关,一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科学高效地做好临床诊断、治疗和药物开发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笑春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CT影像在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为加快筛查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彭志勇教授团队首次通过大样本的病例数量,全方位立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进行描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发现,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的唯一首发症状。该院还牵头研发国内首套在线抗疫心理支持系统综合平台——“强肺心理支持系统”,为公众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在线心理支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筛选出5种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究成果通过华为云面向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开放,用于抗病毒药物研发。
湖北中医药大学各附属医院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处方研发,形成了肺炎1号和肺炎2号药方、湖北中医大学药方。其中,湖北省中医院“肺炎1号”已应用于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治疗中。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阿兹海默病手性纳米药物(SA药物)可能有很好的抗新冠病毒作用,预测该药物可抑制冠状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过激对肺组织的攻击。
华中农业大学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相关智库研究工作,形成了21份智库研究报告。
湖北大学研究建立了基于PfAgo的分子诊断方法,该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可提高检测灵敏度,显著改善现有试剂盒假阴性过高的问题。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与“非典”有80%的同源序列,锁定了同源性很高的N蛋白做检测标的,组装成功了胶体金层析N抗原快速诊断检测卡。
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宜昌人福药业开展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瑞德西韦的仿制研究,力争开发对冠状病毒及其他相关病毒具有广谱或更佳抑制作用的新药。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合作研发新冠肺炎药物——瑞德西韦气雾剂。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积极开展分离病毒、细胞感染模型、动物感染模型和测试药物等研究。通过病毒测序,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96%,说明了该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蝙蝠。基本完成了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关键支撑。开展了细胞水平抑制新冠病毒药物筛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