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外媒报道,日本首席谈判代表最近说,日本将不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RCEP。
日本经济产业副大臣牧原秀树表示,RCEP必须把印度包括在内,因为从经济、政治和潜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这都是有意义的。
简单说,就是——如果印度不加入RCEP,那日本也不加入。
这个剧情,反转得有点快。
动 机
RCEP谈得相当艰苦,前前后后历时七年。而一旦顺利签署实施,好处也是巨大的。
15个成员国GDP达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5.6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3700亿美元,这些指标基本都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商机实在是太多了。用中方的话就是,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化、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
好不容易才到手的果实,日本怎么突然就因为别人就要放弃?
有几种可能。
第一,以退为进,想把印度拉回RCEP。
对日本来说,现在CPTPP、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类高标准的自贸协定都已生效,相比这二者,RCEP在标准上较低,主要的吸引力就是市场广阔。
印度有13亿多人口,经济体量又是南亚最大的,没了它,RCEP对日本来说含金量会低不少。
日本媒体的报道似乎也提供了佐证。
报道说,过几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到访印度,期间会考虑劝说印度总理莫迪重返RCEP谈判,并争取让其回心转意。
第二,制衡中国在亚太区域内的影响力。
别看最近几年中日关系转圜,两国经贸合作也在升温,但背地里日本对中国的防范和戒备并没有因此少多少。
比如,日本在表示出愿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意愿的同时,也在运用多种政策进行所谓“多角度对冲”,譬如实施“高质量基础设施出口战略”、加速推进“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有针对性地参与和推进地区开发项目等。
RCEP也体现了日本这种思路。
十几个成员国里,中国体量是最大的。对日本来说,如果有印度在还能对冲一下中国的影响力,现在没了印度,那就不好办了。
现在看来,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归根结底,自贸协定表面上看是为了经济利益,但背后有很多地缘政治考量。“在商言商”“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是很naive的。
近年来,日本对中国的心态其实一直很复杂纠结。
一方面,中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给日本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实力和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特别是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又让日本感到极度不适。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中国是“既接触又防范、既利用又限制”,因此对印太地缘政治相当热心,想通过与印度加强合作来制衡中国。
走 向
印度能回心转意吗?
恐怕很难。
从经济上说,因为对自身产业基础不自信,印度一直对开放给国内产业可能带来的冲击有很多顾虑和担忧;从政治上看,领导人需要考虑自己的执政基础。最近印度经济增长连续下滑,执政党存在民调压力,莫迪只能谨慎行事。
那么,如果日本真的就跟风印度,不加入RCEP了,或者趁机提出了更多条件,后果会怎样?
RCEP可能只剩下14个成员国了。
这其中,中国与东盟10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前已经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相当于把一系列双边自贸协定拼成了一个。
但考虑到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都在美国“印太”框架下,这三国如果能在RCEP项下与中国加强合作,从政治层面来说对中国无疑是有利的。而一旦日本印度不在,效果可能要打些折扣。
不过也不用太沮丧。
毕竟这种有多个成员参与的谈判,因为大家各自有利益考量,出现波折太正常了。
远的不说,CPTPP就是个典型。
当年TPP都已经签署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愣是上任不久就宣布退出,完全没考虑前任奥巴马和其他国家的感受,直接搞得TPP没法生效,只能重新谈。后来日本费了不少力气,才推动达成了CPTPP。
好事多磨。
一个真正符合大多数成员根本利益的自贸协定,总会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俗话说:道路曲折,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