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都市信息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都市小说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互联网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鉴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建国门 蒋艳萍 都市信息 何闽旭 石钟琴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信息 >> 内容

江苏、安徽共建南京都市圈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

时间:2021/2/10 8:30:42 点击:

作者: 孙维维

  [ 《复函》要求江苏、安徽两省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更好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 ]

  第一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来了。

  2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下称《复函》),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将由江苏、安徽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这意味着,南京都市圈成为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规划。

  目前,南京都市圈的具体规划尚未发布。

  据《新华日报》报道,南京都市圈由以南京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涉及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市(区),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认为,南京都市圈定位为长江中下游一个节点性的都市圈,将成为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中跨省合作的示范。

  南京都市圈今后的发展路径如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陈杰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南京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产业关联度较高、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互补性,产业创新链有机衔接、错位发展。比如,南京与镇江之间沿着集成电路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等形成产业链合作,南京与马鞍山之间沿着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港口运输等形成产业链合作。南京优质的教育科创卫生资源、物流服务与资本市场辐射也在都市圈之内共享。同时,这些城市也在南京布局布点,共建科研联合体和共同举办创新交流活动,做到资源双向输出与对向合作。

  周伟林认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潜力很大。一方面,南京都市圈将长江中、下游的沿江城市相联,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优势;另一方面,南京的高教和科研实力非常强,本身的工业基础也非常好,具备成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条件。

  不过,周伟林也表示,南京都市圈与长三角的其他都市圈相比,可能面临都市圈内部城市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经济本身也比较发达,但地区生产总值(GDP)仍赶不上苏州,与都市圈内部其他城市的联系也不如上海都市圈内部和苏锡常都市圈内部。”

  如何让南京都市圈内部联系更紧密?

  周伟林认为,要发挥南京都市圈作为长江黄金通道的作用,把长江中下游的经济联系起来,实现产业的传导、联动。传统上镇江、扬州和南京的关系比较密切,都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的马鞍山、芜湖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属于南京的“一小时经济圈”的范围。南京与安徽的这些城市未来需打通机制、协同发展,形成密切的经济往来。

  “南京都市圈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有山有水,自然环境优美,适于发展低碳绿色可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南京、芜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河港口,以前的经济布局基本上是沿码头建大量的工业,带来一定污染和环境压力。所以,南京都市圈要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型,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定义和规划发展先进制造业。”周伟林说。

  《复函》要求江苏、安徽两省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更好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

  陈杰表示,南京都市圈的壮大对长三角一体化会是有力的促进因素。

  “南京都市圈横跨苏皖两省,其建设可以成为率先探索跨省界的区域联动发展的示范,可成为大中小不同类型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层级城市齐头并进的示范,也能更有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为强化跨省界公共资源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做出表率。”陈杰说。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