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都市信息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都市小说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互联网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鉴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建国门 蒋艳萍 都市信息 何闽旭 石钟琴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信息 >> 内容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别让“近乡情怯”挡住回家脚步

时间:2020/1/8 4:42:04 点击:

    本报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意味着回家团圆。然而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却出现“怕回家过年”的心态。怕被催婚、怕被和别人对比、怕送红包不堪重负……各种有形无形的“怕”步步紧逼,令许多人既想回家又心存恐惧。很多在城市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患上“春节社交恐惧症”。

  “近乡情更怯”的背后既有城乡生活习惯的差异、话语体系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更有交流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观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也由来已久,但长辈对后辈的爱和期许始终如一,年轻人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也根深蒂固,双方在感情和出发点上并不对立,只是交流方式出了问题,并由此加剧了文化的割裂,制造了焦虑的情绪。

  诚如专家所言,捅破城乡差异的窗户纸,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共同语言的缺失、共情能力的空白。而共同语言、共情能力,最原始、最根本的载体还是牵引我们不辞舟车、千里返回的故乡。不论走得多远,人们都不会忘记儿时生活的故土,都会时常忆起曾经嬉戏打闹的场景,以及盼着过年的心情。在外漂泊时,人们常常小心翼翼地询问电话那头,故乡“石墙黛瓦、又见炊烟”的古村落还在吗?“古道西风,小桥流水”的老风景还在吗?乡村的旧学堂或者街巷的石牌坊还在吗?这种对故土的眷恋,这种浓浓的乡愁,正是接通共同情感的最直接联系。

  作家徐锦庚曾在作品《“懒汉”治村》中,讲到浙西开化一个叫东坑口的村子,村干部逢年过节组织返乡人员共谋家乡发展的生动案例,颇有借鉴意义。乡村治理者不妨利用年轻人返乡的机会,把工作在外的能人召集在一起,介绍家乡变化,集合年轻人智慧,共商家乡发展大计?让关心乡村发展的人参与乡村治理,既能够让他们与乡村有更多现实交集,也有助于乡村振兴借力发力。倘能趁年轻人返乡之机,达成广泛共识,推动移风易俗,破解人情负担过重等问题,则更具现实意义。

  时代在变化,长辈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体谅年轻人的不易。既关注孩子们飞得高不高,更需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努力让家乡的温暖、美好成为春节的主基调。相对地,年轻人回到农村,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妨借此机会深入乡村,读懂乡情,看到精准扶贫带来的乡村变化,看到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认真思考自身是否能够为家乡建设出一分力?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000多年前的一个除夕夜,一个叫高适的诗人道尽了“游子思归”之切。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家乡是一个停歇心灵的港湾。大家不妨定个规矩——春节回乡,不谈房子、票子、车子、位子,回归乡人本色,在“雪屋三盏酒,炉火一锅肉”的氤氲中,畅叙亲情、乡情,把年过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