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都市信息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都市小说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互联网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鉴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建国门 蒋艳萍 都市信息 何闽旭 石钟琴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信息 >> 内容

20余城调整落户政策:多数放宽 这几地接近零门槛

时间:2020/6/18 1:46:44 点击:

    本报讯:围绕“2020年要推动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南宁、济南、江门、大连、无锡、中山、南昌、青岛、昆明等20余城年内纷纷调整落户政策,门槛普降,南宁、大连等通过租房、投靠亲属亦可落户。

  门槛一降再降

资料图 中新经纬 张澍楠 摄

    广西首府南宁市于6月1日起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门槛堪称“史上最低”。南宁提出,将在原有户口迁移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对新落户城镇的农村籍大学生实行“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设立集体户为有意在本市城镇落户的无就业单位人员、无自主产权住房者提供落户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宁市居住的市外人员,只需提交合法稳定住所材料,不需提交办理居住证材料,就可落户。合法稳定住所包含了亲友住房和租赁住房等。

  6月起实施落户新政的还有济南市,全面取消了落户城镇条件限制。依照济南的《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施细则》,提供人才、院校学生、居住、就业等多条落户途径,无房、投靠亲属者、灵活就业人员等均可落户。

  另外,济南全面放开对高校在校生、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毕业生来济可先落户后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最高可获得30万元担保贷款。

  广东省内,江门将成落户门槛最低的地级市。《江门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修订)》将于7月5日实施,此次户政制度改革将实施一系列全放开落户政策,实现入户区域放开、入户条件放开、入户材料放开、入户人员放开的“零门槛”落户。

  据国家发改委4月初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包括太原、长沙、合肥、长春等Ⅰ型大城市,未来也可能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新玩法”层出不穷

  除南宁等地租房可落户外,人才引进、投靠亲属、甚至资料没带全,亦可落户。

  4月初,大连市人民政府解读《大连市户籍迁入管理若干规定》,提出六个放开,包括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对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开年轻子女投靠大连市户籍父母落户限制等。

  同时,大连市还取消了新市区综合积分落户政策;取消投靠落户政策中“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条款,以有合法稳定住所为落户基本条件等。

  4月17日,广东中山出台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24条措施。其中包括,对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中山市企业工作满1年且已落户中山的,每人一次性发放政府津贴1万元。

  此外,江苏无锡提出,不超45岁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可先落户后就业;海南提出,特定人才可落户,享当地居民购房待遇;天津提出,对落户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北京转移来津项目,在职职工符合条件的,可在津落户。

  简化程序这一便捷举措也成落户政策亮点。如南宁户籍新政增添“容缺”办理制度,申办人在材料没备齐的情况下,派出所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可“容缺”相关申报材料。

  流程方面,落户审核办结也开出“加速度”。江西南昌明确,凡准备落户南昌城镇地区的群众,只要相关材料齐全,均可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办结。

  官方多次重申放宽落户限制

  2019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一年后,《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提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明确,今年要推动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

  6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推动各类城市,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集中流入的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继续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分布和结构来配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对媒体表示,落户政策的重点是推动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城市落户,不像过去那样只是经济性地考虑单个劳动力和人才。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要为每个人背后的家庭着想,从“宜居”角度考虑如何为劳动力和人才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