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报讯:个人认为,用“割韭菜”来形容第一大股东Prosus减持腾讯不符合实情。很多人喜欢将减持与“割韭菜”划等号,但实际上,Prosus现在割的不是“韭菜”,而是锯掉了一棵大树。最关键的是,人家是从小树苗起开始投资的,而且还有一大片林子等着收获。
今天不去讨论Prosus为什么要减持,赚了好多倍,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种子资金的投入。要知道,Prosus当初投资腾讯时,还有一种可能是血本无归。
我们可以倒回去20年,看看当初Prosus是怎么去投资腾讯的。2001年,腾讯远没有现在辉煌,这一年腾讯因烧钱太快,盈利模式不够清晰,IDG与盈科对腾讯失去了信心而不愿再追加投资。彼时,马化腾找了国内的新浪、搜狐、联想等当时牛得一塌糊涂的公司,全部都拒绝投资。“小马哥”都要绝望的时候,MIH(Naspers(南非报业)的子公司)中国业务部的副总裁看上了腾讯,之后成立的Prosus是专门用来持有Naspers国际互联网资产的公司。双方实质性谈判以后,Naspers投资了3400万美元收购了腾讯的46.5%股份,李泽楷的电讯盈科(4.42, 0.01, 0.23%)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转让了全部的20%腾讯股权给Naspers,IDG当时也转让了12.8%的腾讯股权给Naspers。随后,Prosus 2019年由Naspers分拆出来后在荷兰上市,Naspers所持有的腾讯控股(620, -9.50, -1.51%)股权也由Prosus接手。
敲黑板划重点,当初国内一众互联网大佬一分钱都不想投给腾讯,但Naspers 一下子就投了3400万美元。你说当初Naspers是运气好呢还是眼光好呢?现在可以以成败论英雄,但当初谁也说不清楚。有意思的是,当初不愿投资腾讯的这些大佬目前的日子和当初的腾讯也差不多了,这可真是世道轮回。
类似的情况,其实和阿里巴巴当初找孙正义投资一样。阿里巴巴创立初期,也有这样传奇的投资故事,“马老师”在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就去找过孙正义,双方仅仅谈了5分钟,孙正义就投给了马云2000万美元,之后又追投6000万美元。这些投资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给孙正义带来了上万亿的巨额收益,即便他减持了不少阿里巴巴的股份,也还是马云的“贵人”。就像Prosus 一样,即便它要天量减持,“小马哥”可能也不会说什么,毕竟人家当初是雪中送炭。其实从市场角度也可看出端倪,即便拟减持1.9亿股,腾讯跌了连1%都不到,这一是说明腾讯的基本面还是相当过硬,二是说明市场对这种减持与很多国内公司大股东清仓式套现还是有很大区别。
最后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说一说重点,那就是投资要有定力,要有眼光。孙正义也好,Prosus也罢,包括持有比亚迪(178, 0.20, 0.11%)13年的巴菲特,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很长的时间成本,如果成功就是玫瑰,如果失败就是垃圾。所以,我们说投资绝对不是一两个月的涨跌,也不是一两年的收益率,而是看准方向以后的长线投资,最终的收获才可能是巨大的成功。也许有人说,上述投资成功者是个例,那就是选择的标的是好公司,但要知道孙正义、Prosus和巴菲特当初也不知道现在这些公司会成功,最终的结果还是靠时间磨出来的。这至少给我们一个启迪,那就是要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就要避免中短期波动影响自己的投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