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信息、中国都市信息报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大城市为依托、为都市经济社会服务的都市农业逐步形成,但我国都市农业总体上处于城郊型农业阶段,其生产仍以满足基本的城市农副食品为主,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不过这并不排除个别城市和个别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现实性。事实上,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利用资本、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已经开始了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探索。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圈内出现了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花卉产业等农业生产形式。在苏南、广东等地,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精细化工厂式农业的发展,建成了大批创汇型、空运型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在上海、山东等地,高技术化、规模化的蔬菜大棚得到了广泛发展。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都市农业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
都市农业提高了农业市场化的程度,把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加速了城市郊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联结起来,提高了城郊农业的综合效益,从而促进了城郊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而且,通过把农业纳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整体发展规划,形成农业、农村和城市的有机协调发展与相互兼容,既保证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加强了城乡的融合。
二、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
都市农业既重视发挥土地的生产性资源功能,又重视发挥由土地、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共同形成的观光资源功能,同时还发挥土地作为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劳作和度假的场地性资源功能。
三、都市农业有助于吸引众多的投资者
都市农业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较利益和多种功能,从而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除农村居民外,城市居民和企业也可以将农业纳入其投资组合中。由于资源组合空间和规模的扩大,都市农业逐步向资本化、技术化和企业化方向发展。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郊区,正是由于都市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工程、自动控制、新材料等尖端科学技术正逐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都市农业可诱导城市健康发展
都市农业促进了郊区城镇化和城镇郊区化的互动发展。这种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人口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促进了城镇人口向郊区和农村流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这一双向流动格局的形成。这一格局的形成,为缓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度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弊端创造了条件。
五、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吸引城市闲置的资本、技术,拓宽了城市的投资领域与渠道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资金、技术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有助于城市企业下岗分流与再就业工程的实施。都市农业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城市病”的发生。
六、都市农业有利于改变农业的弱势格局
传统观点认为,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低,易受自然和市场风险影响的弱势产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的弱势格局,使农业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经营位置。这是因为都市农业接近市场,经营都市农业不仅可节省农产品上市费用,而且能比其他产地农业、大田农业更快、更直接地获取市场销售信息以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此外,都市农业还具有可以满足饭店、宾馆等一些特殊的需求,享受大城市完备的基础设施带来的益处;贴近都市消费者,可以随时了解市民的消费潮流等有利条件。
七、都市农业是大中城市郊区农业实现农村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有效缓解我国农业面临的三大难题——农民收入低、结构不合理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应对国际农业产品冲击等问题的最有效的措施。
八、都市农业进一步密切了三大关系,即城乡关系、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关系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关系。
九、都市农业有利于解决乡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和城市人口的休闲娱乐问题
都市农业有比传统农业更长的产业链,不仅具有产品功能,更具有服务功能,这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解决乡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同时,城市的拥挤和娱乐场所的不足恰好可以通过观光休闲模式的都市农业来弥补。因此,在我国发展都市农业是城市周边地区的必然选择,而且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