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沈阳市卫生健康网发布健康知识:《健康科普堂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季,孩子家长要警惕》
天气逐渐转冷了,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让宝爸宝妈们既害怕又头疼的手足口病也到了高发季节,所以这个期间宝妈宝爸们一定要高度注意。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学龄前儿童多发,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口腔疱疹后期形成溃疡。部分有反复高热,特别是重症患者会高热不退,少数患儿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年龄越小的发生重症几率就相对较高。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且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得了手足口病有什么表现?
发病初期,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左右,同时会出现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表现。
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很多孩子因为疼痛会哭闹不止。
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发病后7-10天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向外界传播。
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或直接接触患者抓破的水疱而感染。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因此在疾病流行期间,很可能发生幼托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宝妈宝爸们该怎么防范?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工作,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首先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其次要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勤晒衣被,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奶瓶、奶嘴、餐具等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最后要避免接触患儿。不与患病儿童玩耍和密切接触,二胎家庭,如一个孩子发病,要注意及时隔离观察。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宝爸宝妈们保持冷静别惊慌。但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护理或前往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