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被称为历年最大范围的医保谈判在2020年尾落下帷幕:119种药品,较去年的70个品种数量直线拉升;尽管谈判幅度有所降低,但依然打了“5折”;明星抗癌PD-1、新冠治疗药品均被囊括……12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目录内再谈判
在中成药康艾注射液的谈判现场,企业第一次报价为44.57元,第二轮报价直接降到了38元,当谈判专家笑着说“入围了”的时候,药企代表长舒一口气;入围后的药企代表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给出了37元的价格。“别像挤牙膏似的,这样不容易谈成功。”谈判专家提醒。一番计算和博弈,最终“成交”定价33.9元。
本次医保目录调整为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也是首次对此前未经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进行重新谈判,康艾注射液就是其中一例。
据悉,扩容升级后的国家医保目录惠及的治疗领域将为历来最广泛:新入围的119种药品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的药品谈判数量也为历年之最。医保局文件显示,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始于8月17日,方案公布后,国家医保局共接到申报信息2155条,涉及药品1267种,经过审核、公示、复核,最终722种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根据统计,722种药品中,共有704种符合条件的医保目录外药品通过了申报环节,最终23种非独家的药品被直接调入目录,138种独家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
但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实际的谈判品种并不止138种。数据显示,医保局共对162种独家药品进行了谈判,其中包括上述138种医保目录外的品种,以及目录内已有的24个品种。经过谈判,共有119个品种谈判成功,其中目录外谈判成功96种,目录内谈判成功23种,总的谈判成功率为73.46%,平均降价幅度为50.64%。
而在2019年11月,医保局对119种新增药品进行了谈判,其中70个谈判成功,谈判成功率58.82%,价格平均降幅为60.7%。也就意味着,今年谈判成功率更高,但药价降幅不及去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有24种原本在目录内的药品也被纳入谈判。医保局负责人透露,这些品种都是经过评审专家遴选过的,其中有14种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这14种药品都是前期准入目录时未经谈判,且经评估价格或费用明显偏高的药品。经过谈判,这14种药品均成功留在医保目录内,平均降幅43.46%。”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今年8月17日之前上市的药品也有机会直接进入医保,这是本次医保谈判的亮点之一。经过谈判,这些药品中共有16种被纳入了医保目录,释放出支持新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鲜明导向。
新冠治疗药品全纳入
疫情之下,新冠治疗药品要不要纳入医保备受关注。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020年药品目录拟新增药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
一个月之后,《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发布,其中新冠治疗药物涉及12个药品,包括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利巴韦林等。
注射用利巴韦林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库,其生产批文达300多个,涉及到科伦药业(19.140, -0.27, -1.39%)、华润双鹤(11.950, -0.12, -0.99%)、以岭药业(25.710, 0.60, 2.39%)、云南白药(111.980, -2.55, -2.23%)、神威药业(港股02877)、葵花药业(14.750, 0.08, 0.55%)、正大天晴、石药集团(港股01093)等多个上市公司。
利巴韦林也未让人失望,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比朵尔颗粒等新冠肺炎药品也被纳入医保目录,至此,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列药品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尽管医保局并未公布中选的具体企业,但药企们已经欢欣鼓舞地公布了消息。12月28日,江苏吴中(5.400, 0.07, 1.31%)发布公告称,其生产的利巴韦林注射液进入了本次医保目录。据悉,利巴韦林注射液为抗病毒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鼎臣咨询创始人史立臣认为,新冠病毒流行仍在持续,且时间未知,因为涉及的范围大、人群广,必须将相关药物纳入医保,这也是医保要“保基本”的体现。
对此,医保局也表示,不同于前几轮调整将“所有已上市药品”纳入评审范围的做法,今年首次实行申报制。“即符合今年调整方案所列条件的目录外药品才可被纳入调整范围,目录外药品的调整范围实现了从‘海选’向‘优选’的转变。”
PD-1之战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伊始,就组织开展了抗癌药专项准入谈判,彼时17种药品谈判成功纳入目录,轰动一时。两年过去了,这17种药品即将到期。
这17种“质优价廉”的抗癌药将何去何从呢?“3种药品仿制药上市被纳入乙类管理。14种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约或再次谈判,平均降幅为14.95%,其中个别一线抗癌药降幅超过60%。”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测算,14种抗癌药降价,预计2021年可为癌症患者节省30余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整还新增了17种抗癌药,其中就包括“明星”抗癌药PD-1。实际上,自2019年11月,来自信达生物(港股01801)的达伯舒(通用名为信迪利单抗)成为第一个和唯一一个进入国家新版医保目录的PD-1抑制剂时,各方的PD-1之战就已打响。
公开数据显示,达伯舒今年前三个季度累计销售额超15亿元,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销售额分别约4亿元、5亿元、6亿元,销售额呈现逐季上涨的趋势。史立臣表示,达伯舒闪亮耀眼的销售业绩,让国内所有的PD-1厂家以及O药K药对2021年进入医保目录谈判充满了期待。“达伯舒销售业绩如此之好,也说明肿瘤治疗临床领域对PD-1的辅助性治疗的认可,那么2021年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史立臣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获得PD-1医保谈判的本土企业分别是信达生物、恒瑞医药(111.000, -4.01, -3.49%)以及百济神州(港股06160)。医药经理曹博认为,来自恒瑞医药与百济神州的PD -1在适应症上与达伯舒有重合,也就意味着,二者将成为信达生物的强劲对手,所以有可能会在上一轮医保谈判价格上再度降价,使得该患者群能够再次减轻用药的经济压力。
来自跨国药企的PD-1们是否会受到影响?曹博表示,未入医保的PD-1有四款属于跨国药企,不过,外企的PD-1在适应症上更有优势,也没必要非得低价与国产竞争。“比如默沙东当前K药,在美国已经获批的适应症超过20个了,国内的算上今年12月的,已经有6个适应症获批了,所以国内外的单抗在适应症上能够很好地分开,同时K药的临床试验又非常多,临床证据链充分,国际指南的单用和联用都得到认可,进不进中国医保都会有大量的临床需求存在的。”曹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