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都市信息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都市小说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互联网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鉴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建国门 蒋艳萍 都市信息 何闽旭 石钟琴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信息 >> 内容

央行周诚君:关于我国银行账户体系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0/11/29 1:19:13 点击:

作者 周诚君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本文原发于《上海金融》2018 年第 11 期
  
  摘要:
  
  我国现有银行账户体系总体比较复杂,碎片化特征明显,服务竞争力不强。上海自贸区 FT 账户试图实现本外币一体化和账户内可自由兑换,但也导致了其性质模糊和功能缺陷,使其总体上具有过渡性,不是一个稳定、可持续、有竞争力的账户体系,并非我国账户体系的改革发展方向。 下一步应限制 FT账户覆盖复制范围,同时允许FT账户更多开展相关金融业务,真正体现其改革创新试验作用。 当前,发展境内离岸账户及服务,不仅具有较大市场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推进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并能对国内在岸账户体系形成有益补充,可考虑在部分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沿边省区和城市试点。 海南在建设国际自贸区(港)过程中,复制 FT 账户弊大于利,应予以慎重考虑。 结合未来海南国际自由港定位,建立一套独立(离岸)账户体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从长远看,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规则清晰、本外币合一、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的账户体系, 应是我国账户体系发展的最终目标。
  
  账户是资产持有、交易、清算结算以及金融当局统计监测和监督管理的基本载体,是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运行的基础。账户体系通常覆盖一国境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建设、运维成本高,一旦形成,不易调整,而且会使资产持有、托管、交易和相应的清算结算,以及相关监督管理等都呈现出很强的技术和制度路径依赖特征,从而对金融市场具有长远影响。因此,金融当局应对账户体系模式选择及其建设、管理有长远考虑和清晰的目标。本文主要讨论银行账户体系问题,对于证券账户体系及相关问题,将另文讨论。
  
  一 、 我国现有银行账户体系
  
  总体而言, 可从三个维度考察我国现有账户体系。
  
  从金融机构维度看,商业银行的客户及业务系统(通常称为核心业务系统)以账户为基础,因此可以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构成理解我国银行账户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有三类:一是本外币业务系统,二是海外(离岸)业务系统,三是上海自贸区 FT 账户业务系统。严格地说,本外币业务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人民币业务系统和外币业务系统,两者分账核算,但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两者在操作上依托于同一业务系统,在内部仅体现为币种和相应业务规则的差别,而且要并表核算。 FT 账户业务系统则独立于本外币业务系统,须按野标识分设、分账核算、独立出表、专项报告、自求平衡冶的原则进行独立、分账核算。 海外(离岸)业务系统一般由建立了境外(离岸)业务及其系统的商业银行总行建设、管理,并可广泛延伸覆盖其海外分支机构。本外币系统、FT 系统均属于在岸系统,接受我国大陆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则管辖,而海外系统除了系统集成和最终并表由我国司法管辖外,其境外部分主要遵从所在国(或司法管辖区)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则。
  
  从金融当局维度看,账户体系主要是对账户开立及业务运行规则进行信息采集和监督管理的系统。目前我国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也主要有三类:一是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二是外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三是上海自贸区 FT 账户管理系统。其中,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由人民银行总行建设并管理,外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由外汇局建设并管理,两个系统彼此相互独立,账户信息、业务信息都是完全割裂的。 FT 账户管理系统则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建设并管理,账户信息、 业务信息和相应的监督管理也独立于现有的本、外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特别地,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管理方面, 相应地亦形成了三套信息管理系统,即针对人民币账户的 RCPMIS、依托于外币账户的 BOP系统以及针对 FT 账户的 FTZMIS,这三套系统之间也是完全独立的。
  
  从开户主体维度看,银行账户主要用于满足资金存管、支付、结算等需要。首先可分为个人账户和机构企业账户。 即使是同一市场主体,还要区分开立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其中目前个人账户基本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 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下,针对各类不同业务、 特别是诸多还存在较多管制的资本项目业务,还需要开立各种独立运行和管理的专户,最多有数十种。 进一步地,可分为针对境内市场主体的人民币银行账户、 外币银行账户和针对非居民的人民币NRA 账户、外币 NRA 账户。在上海,符合条件的个人、企业和机构还可开立 FT 账户。此外,非居民还可以开立离岸账户。
  
  综上, 我国银行账户体系总体而言比较复杂,碎片化特征明显,无论是对市场开户主体、金融机构,还是对金融当局,操作和管理都十分复杂,成本较高。对开户主体而言,多头账户的设立意味着开户者不得不开立诸多账户,并存入必要的资金,无疑不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对商业银行来说,多种类的账户业务范围、规则各不相同,给金融机构合规和风险管理带来了困难曰同时,核算方式的不同还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另行建立相应的业务系统,也给银行带来了很高的成本。 对金融当局而言,不同账户业务规则和监督管理要求的不一致、管理系统的割裂更是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严重影响账户管理和业务监管的统一性、有效性。 特别是,在金融开放过程中,账户系统的割裂对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对货币当局进行有效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 、 关于 FT 账户
  
  简单地说,FT 账户是一个本外币一体化、 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的银行账户体系。 FT 账户很大程度上试图成为对我国现有碎片化账户体系及其业务管理模式的一种革命。 一方面,FT账户打破了本、外币账户割裂的局面,在开户主体端、银行业务端和金融当局监督管理端都实现了本外币账户及其管理的合一。另一方面,在金融账户和资本项目业务允许开展的领域, 实现了同一账户内可自由兑换,从而在实际上打通了 FT 账户和离岸国际市场。 FT 账户的另外一个重要使命是,更多地在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行尝试,从而更大程度上实现基于 FT 账户体系的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实际上也是 FT 账户试验改革的意义所在。
  
  但也须认识到,FT 账户对现有账户模式的改革并不意味着 FT 将来要替代现有本外币银行账户及其管理体系, 这是由于 FT 自身具有先天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FT 账户试点的意义在于,为现有覆盖全国的本外币银行账户体系下一步的一体化改革、建设和统一管理提供经验,而不是试图取代这个账户体系。
  
  首先,从 FT 账户性质看。 从商业银行角度而言,FT 账户并没有在技术上新建一套独立的系统,而是建立在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之上,通过加特殊标识的方式实现账户运行和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其业务流程和核算管理仍然依赖于现有的系统,跨境业务结算上依赖于开立在总行的清算账户,在结算、交易、存款准备金缴纳和税收制度上遵循在岸账户体系管理要求,因此 FT 账户本质上是一个基于现有账户系统的在岸特殊账户体系。 同时,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冶和本外币资金敞口需在区内或离岸自求平衡又使得 FT 账户在相当程度上带有离岸账户性质,可在结算、汇兑、资金管理及其价格方面享受离岸账户的一些好处,但同时也使 FT 账户无法作为纯粹的在岸账户直接与现有本外币账户体系及现代化支付系统等基础设施直接相连。
  
  其次,从 FT 账户功能看。上述制度安排必然导致FT 账户存在功能缺陷。 一方面,作为在岸账户体系,FT 在结算、清算及其流动性安排上按离岸跨境管理,与在岸本外币账户体系,特别是人民币账户体系产生了割裂,使之无法完整享受在岸账户体系及现代化支付系统在流动性以及相关交易、结算、清算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 特别是 FT 账户开展业务所产生的本外、币资金敞口,只能在区内或离岸自求平衡进行平盘清算,这意味着即使是人民币资金,FT 账户业务也没有明确的清算机制安排, 得不到在岸总行或中央银行货币的流动性支持。 另一方面,作为准离岸账户,FT账户受制于在岸法律法规以及 FT 账户和业务管理制度,在账户物权属性、监管规则、准备金要求、利率汇率决定、 税收优惠等方面并不能享受国际上通行离岸账户的好处,即使是在结算、汇兑等常规业务方面,也不能像真正的离岸账户那样,在账户交易和资金期限、流动性、 币种汇兑管理上直接纳入银行海外核心业务系统,并比较自由地参与离岸国际市场,相关业务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上海 FT 账户试验区范围内,交易参与者数量较少,交易同质性较强,交易活跃度较差。 因此,FT账户无论是作为在岸账户还是作为准离岸账户,在功能上都是不完整的,在结算效率和清算安排上先天不足,很难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账户服务。
  
  此外,从 FT 账户运行成本看。FT 基于商业银行现有核心业务系统,通过加前缀标识的方式,另行开发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以实现业务出表、独立核算,但由于 FT 在根本上依托和依赖于现有业务系统,所有运行、核算、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加特殊标识曰而且在信息报送上, 商业银行需要向 FTZMIS、RCPMIS、BOP系统、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报送相关信息。这些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业务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合规管理、操作管理、系统建设和营运维护的成本和难度。作为对比,商业银行的本外币核心业务系统和海外(离岸)核心业务系统之间,无论在系统设计、财务核算关系、账户及其业务规则、结算清算安排、数据报送和监督管理等各方面,标准和界限都比较清晰和便于管理。
  
  总之,FT 账户的产生实际上是针对现有银行本外币账户体系的缺陷,试图在可控范围满足推进本外币一体化、部分资本项目账户内可兑换的阶段性需要的产物,因此不管在账户性质、账户系统设计及运行规则上, 还是在结算清算功能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上,都具有折衷过渡的性质, 并没有真正实现对标国际、低成本、便利化的账户改革目标,从长远看并不是一种稳定的账户制度安排,不具备可持续性,并不是我国账户体系改革发展完善的方向。
  
  不仅如此,FT 账户在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远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先行先试的目标。限于 FT 业务管理授权以及我国宏观环境和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的变化,FT 账户早期准备试验的很多涉及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业务并没有真正得以开展, 相当数量和比例的 FT 业务实际上还是局限于现有本外币账户都能开展的跨境结算和兑换业务, 可以说在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FT 账户至今并没有形成太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应该承认,这些领域不是 FT 账户在功能上野做不到冶,而是政策上野不让做冶。所以,当前 FT 账户的主要任务还应聚焦于野试验冶,而不是试图野推广冶,其重点是在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试验,探索相应的账户设计、管理经验,为全国范围的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改革、 建设和管理提供经验。换句话说,我们要复制推广的是 FT 运行管理中的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而不是 FT 账户系统本身。
  
  同时,实践表明,改革创新试验要有好的效果,就一定要限定在一个相对比较有限的范围,这样才能控制改革创新可能产生的外溢效应, 才能做到合理容错、允许试错,才能使FT账户更大胆地开展各项试验。尤其是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影响范围广、敏感性强、可控性差,如果 FT账户覆盖的地域范围太大,很多相关的改革创新就不好通过 FT进行试验,否则一旦出现问题, 很难予以控制和矫正。 从这个意义上说,FT账户当初扩大到全上海可能就不一定恰当,目前还有观点要将其进一步推广到长江经济带所有自贸区和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对此,就更需要慎重考虑了。
  
  三 、 关于境内离岸账户
  
  离岸账户存在的原因是在岸账户及其业务受到相对比较严格的限制或监督管理,这些限制可表现在
  
  账户开立条件、开户币种及可兑换程度、利率和汇率决定、存款准备金是否缴纳、交易和所得是否缴税,以及结算、清算和平盘安排等诸多方面。 相对于在岸账户,离岸账户通常在上述领域享受更宽松、优惠的政策条件,对开户主体而言具有相对较强的吸引力。 即使在一些发达经济体,由于其对国内金融业通常有相对比较严格的准入限制和风险管理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往往允许境内金融机构为非居民客户开立离岸账户,提供离岸金融服务。 对于转型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其在岸账户及业务一般都受到较严格管制并往往呈现为逐步放松的过程,允许离岸金融往往有助于国内银行账户体系的改革完善,提升境内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亦有助于加快推进境内金融市场化和开放进程。
  
  长期以来, 我国对离岸金融持十分谨慎的态度,离岸账户及其业务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境内有两套离岸账户体系:一是限于交通银行(4.750, 0.12, 2.59%)、上海浦发银行(10.200, 0.22, 2.20%)、招商银行(45.850, 0.76, 1.69%)和平安银行(19.700, 0.20, 1.03%)以及外资银行的外币离岸账户体系,该体系仅针对非居民法人开展外币 (可自由兑换货币)业务。 二是新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创新业务账户体系,该账户体系除了针对符合条件的非居民(企业机构法人和个人),还允许合作中心内注册的中方企业开立账户,但该账户仅限于开办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不得从事外币业务。总体看,与国际上常见的一般离岸账户相比, 我国现有离岸账户受限较多,允许开展的业务范围、结算便利性和服务竞争力都十分有限,很难有长足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推进,我国现有离岸账户及业务服务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也很难开展国际竞争。 下一步,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离岸金融的功能定位,考虑扩展离岸金融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特定区域提供更大范围、更高水准的离岸金融服务。 其基本要求是,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内可自由兑换,在汇兑结算、利率汇率、税收优惠、 准入和监督管理规则等方面充分对标国际,为开户主体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
  
  首先, 发展离岸金融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的需要。 我国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总
  
  体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金融市场在发展深度广度、 市场化程度和监督管理框架上将在较长时间内与国际发达市场存在明显差距, 这客观上为离岸金融服务提供了存在的土壤。 通过允许境内商业银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 一方面可使我国金融机构在境内直接参与国际市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国际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曰 另一方面也使国内金融市场更紧密贴近国际金融市场,加快推进境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上海、广东和海南等地,放开对标国际的离岸账户及金融服务,将有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在账户上部分实现一体化, 有助于海南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标准国际自由港。
  
  其次,有助于更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好适应人民币国际化挑战。我国金融市场的加快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离岸账户和业务需求日益扩大,特别是对离岸人民币及其汇兑的账户和业务需求较大, 现有 FT 账户和霍尔果斯创新账户也提供了一些经验。尤其在我国沿边省区和部分城市开展离岸金融服务,还有利于吸引周边国家的个人和企业来我国境内开户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未来必将形成一个十分发达的国际离岸人民币市场,并对国内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离岸人民币市场是我们迟早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早做准备,任由境内离岸人民币市场在账户、业务和监督管理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将使我们在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市场角逐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也不利于境内人民币市场的长足发展,不利于打通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推动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和国际化。
  
  再次,发展离岸账户是对我国现有本外币账户体系的有益补充,不会加剧境内账户体系的复杂性和碎片化。 总体而言,离岸账户体系比较彻底地独立于在岸账户体系,两者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 离岸账户依托于商业银行海外核心业务系统,独立于国内业务系统,其清算、结算和核算都独立于在岸系统。 从开户主体而言,离岸账户系统通常仅限于非居民开立,与国内居民部门一般不发生直接交叉。从金融当局和监管部门角度看,离岸账户的准入、业务规则及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政策基本上也都独立于在岸账户体系,因此总体上不会对在岸账户体系的管理产生直接干扰。 与之相比较,FT 账户则在上述三个方面都与在岸账户体系存在交叉,无法避免干扰和野打架冶。 从这个角度而言,既然要复制推广具有准离岸账户性质的 FT, 为什么不让真正的离岸账户合法地存在并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深化开放提供相应的服务呢?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可以发展非居民NRA 账户的离岸功能。 对此, 要认识到实际上 NRA账户与 FT 账户类似,也具有过渡性、折衷性,在性质上属于在岸账户,在功能上具备一定离岸账户功能但与 FT 账户一样存在诸多缺陷, 在开户准入、 资金管理、结算清算效率上很难具备国际竞争力,无法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离岸账户。
  
  最后,进一步从监管角度看,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银行开办离岸金融,意味着要在账户和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准入、业务规则、财务核算、数据采集和报送、统计监测和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这恰恰也是我国长期以来金融管理领域的薄弱环节。 事实上,经长期竞争趋同,在岸金融和离岸金融在一些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已完全融合(如香港)曰或者正在不断趋向一体化,如新加坡,已明确宣布要将两者合二为一。通过对离岸金融监督管理的摸索以及认识深化和实践经验积累,有助于我国金融当局找准差距,更好更快向国际水准靠拢。
  
  四 、 海南自由贸易区 ( 港 ) 账户选择
  
  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中,确实需要在一开始就明确其账户选择,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发展定位和目标相吻合的账户体系。对此, 有观点提出要复制上海 FT 账户,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HNFT)。 问题是,这是否可行? 是否是符合海南自由港发展方向? 是否有助于提升海南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为此,首先需要明确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未来的发展定位,目前还没有最终解释,但可考虑两种情形:一是类似于上海自贸区的自由港(在岸性质),二是类似于香港这样的国际自由港(离岸性质)。这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海南账户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选择的依据。
  
  如前所述,FT 账户具有试验性质,具有过渡和折衷性,并不是一个稳定、可持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账户体系,其本身并不值得简单推广。 尤其是如果在 FT账户基础上再发展出一个 HNFT,一方面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国内账户体系的复杂性和碎片化程度曰另一方面, 对商业银行而言, 即使 HNFT 建立在 FT 系统之上,但仍然需要业务出表、独立核算、建立相应的合规和内控体系,并分别报送数据。 如果其他 10 个自贸区未来都要建一个具有相应冠字的自由贸易账户系统,这将使商业银行国内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 运行、管理都不堪重负,并大大提升其操作风险、合规风险。
  
  其监督管理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在上海、海南两个区域同时都设立 FT 账户的情况下, 市场主体在上海 FT 和 HNFT 同时开户的状况将无法避免,但上海自贸区和海南自贸区(港)定位截然不同,未来在金融开放、跨境业务政策上很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这样,FT 账户一线放开、离岸自求平衡的特征必将导致市场主体通过 FT 和 HNFT 进行政策和监管套利。 其次,在数据采集和管理方面,针对 HNFT,海南还需建立一套独立的 HNFT MIS 系统。 这意味着在人民银行、外汇局现有账户及业务管理系统之外,又产生一套账户及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一方面,HNFT 依托于上海 FT, 因此必然将产生 FT 内部、HNFT 内部、FT 和 HNFT 之间数据采集管理的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 境内账户及业务信息系统如此不断叠加衍生,不可避免将进一步加剧我国账户及其业务监督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上述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思路之前,不宜仓促决定在海南复制 FT。 即便是海南未来发展不考虑离岸自由港情形仅定位于在岸自贸区,当前去复制推广一个具有折衷过渡性质并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和国际竞争力的账户模式, 让商业银行开发一套高成本、管理复杂、未来大概率要被淘汰和取代的系统,可能是不合适的,是不利于确保未来海南自由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的。 对于自贸区建设而言,现有账户系统基本上已可满足相关业务需要,FT 账户并不是必要的。 如果在海南推广使用 FT,会给市场传递一种信号,即 FT将是未来海南甚至全国的账户发展模式。 当前,在既有账户体系格局的基础上,允许商业银行自主决策仍然是比较好的选择。 而且应明确,即使有商业银行选择提供 FT 服务, 也要避免再增加账户系统碎片化和复杂性,不应新设诸如野HNFT冶之类的账户冠字曰更应注意避免重复建设,不应允许当地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新建系统,其业务和管理均应上收上海,并根据需要对海南进行业务和系统访问授权。
  
  尤其是如果海南自由港若定位于类似于香港的离岸型国际自由港,就更需要慎重决策,考虑建立适应该定位的账户体系。首先,现有 FT 体系具有先天缺陷,是无论如何无法适应离岸自由港定位需要的,其业务开展、利率汇率形成、清算和流动性安排、准备金和税收制度等各方面, 都很难满足国际离岸自由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如果现在盲目、仓促上 FT,可能很快就会面临其业务无法适应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迅速增长并开展国际竞争的困难。 未来海南一旦宣布设立离岸性质的自由港,HNFT 也面临着向离岸账户体系转变、 迁徙的困难。 到时再想建立一套独立的账户体系,可能为时已晚。 而且,也会使海南同时存在一般在岸账户、HNFT、独立(离岸)账户等多套账户体系,增加账户体系的复杂性和迁移到统一账户的难度。
  
  符合海南离岸国际自由港定位的账户体系应具有高度国际化特征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关于这一账户体系在模式设计和制度安排上,是沿袭现有国内管理制度,还是对标国际、更多地向国际规则靠拢?特别是对一些更具体的相关问题,如:账户存款是否征收准备金? 交易和所得是否有税收优惠? 账户交易和结算规则如何?利率和汇率采用什么基准、如何确定?头寸平盘和清算安排如何?流动性如何保障?在过渡期,现有账户体系和自由港账户体系关系如何?一旦宣布建立离岸自由港,两者是否需要并轨? 如何迁移? 等等,都应有长远考虑。从国际经验看,独立的离岸账户体系,无论在技术上、管理上、成本上、可操作性等各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较之于 FT 系统,其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难度甚至可能更小。 大体设想如下:
  
  1. 账户性质上,建立一套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独立(离岸)银行账户体系,业务上与国内现有本外币账户系统形成跨境关系。
  
  2. 系统平台上,建立在大型银行现有海外核心业务系统之上,不需要另行开发核心业务系统,类似于大型商业银行在海外新设一分支机构, 技术成熟,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系统搭建并投产。对没有海外核心业务系统的商业银行,则需要另行开发系统。 但如果在海南上 HNFT, 没有在上海建立 FT 系统的海南本地法人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海南分支机构也需要新建系统,一样要付出额外成本。 而且较之于 HNFT,新建海外核心业务系统不构成重复建设,未来不会被替代和淘汰,反而更有利于国内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竞争。
  
  3. 在核算上,纳入商业银行的海外系统,海外并表核算。 不遵从我国在岸账户的准备金、税收管理等政策,主要遵从当地(未来离岸的海南自由港)的相关政策, 与国际自由港建设目标和相关制度能较好吻合,对标国际,使这个账户体系在服务上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4. 在平盘和清算安排上,面向全球的离岸平盘和人民币清算机制相结合。 一方面,较之于 FT,该账户体系及其业务依托于商业银行海外核心业务系统,因此不管是政策上还是技术上,都允许它们作为离岸金融业务直接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可较好地解决交易深度、广度和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还可建立类似于香港目前的人民币清算安排,加大对海南国际自由港的支持力度,即通过指定中资银行当地分行作为清算机构接入大陆 CNAPS 或 CIPS 的方式,解决人民币清算及其流动性保障问题,为自由港提供高效率的清算安排,确保其国际竞争力。
  
  5. 在监督管理上,要建立一套关于海南独立(离岸)账户体系的准入、业务监督管理规则,同时还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海南账户管理系统。前者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海南自由港定位,进行充分研究论证。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这项工作迟早要干、不可避免,不如借此机会尽早动手,而且有香港和境外清算行的经验,难度也没那么大。后者则相对容易,实际上就是把 FT 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运用于海南即可,系统开发难度不大,开发成本和周期也不会太长。按照现有在海南复制 FT 的思路,也仍然最终要建设海南独立的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因此都面临着管理系统建设问题。
  
  6. 退一步说,即使未来海南并没有建成离岸性质的自由港,则未来海南可能同时将存在一个离岸账户系统和一个全国银行账户体系,即便这样,也比一个全国银行账户体系和一个 HNFT 并存的格局要好,因为前一种情况下两个系统不会相互干扰、打架,而后者情形下两个系统必然下会相互干扰和打架。 而且,我们还建成了一个真正对标国际的离岸账户及监督管理体系,总比 FT 账户要强。
  
  五 、 小结和政策建议
  
  (一)关于全国账户体系。 从长远看,我国账户体系发展的目标必然是,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规则清晰、本外币合一、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的账户体系。 这一点要尽快予以明确。 现有的本外币和 FT 两套账户体系在规则、管理、数据采集和统计上有较大差异,人民银行总行和外汇局对 FT 账户的具体情况基本不掌握,产生了较多的不一致, 也使金融机构付出了较高成本,不宜再使这种不一致扩大,也不宜再人为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成本抬升,更不宜给市场传递人民银行在全国账户体系建设和管理上目标不清晰的信号。
  
  (二)关于 FT 账户。要充分肯定 FT 试验对我国金融账户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和现有本外币账户改革并轨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需明确认识到 FT 的试验性质及其过渡性,FT 可复制推广的是基于 FT 开展的各项本外币业务和监督管理经验,而不是 FT 账户本身。下一步,应控制甚至缩小 FT 的试验覆盖范围,确保其小范围试点的容错、试错和纠错机制曰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放手允许 FT 开展各种金融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业务,使之恢复试验的本来使命,真正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三)关于离岸账户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部分自贸区和沿边省区、 城市进行本外币一体化的离岸金融试点,打通境内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吸引国际企业、周边国家(地区)市场主体来境内开立离岸账户,更多投资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同时加快研究建立对标国际的离岸账户及业务监督管理规则和信息管理系统。
  
  (四)关于海南自由港账户体系。不主张在海南复制、推行 FT 账户。过渡期可按照野可以、可以、也可以冶原则,由金融机构自行选择。同时,应结合海南自由港定位,尽快明确海南自由港账户体系的建设方向和目标, 着手建立基于国内银行海外核心业务系统的、独立的离岸银行账户体系,并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施俐娅.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230-250.
  
  [2]冯菊平等.支付体系与国际金融中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9-139.
  
  [3]谢众主编.支付体系创新与发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40-71.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