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都市信息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都市小说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互联网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鉴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建国门 蒋艳萍 都市信息 何闽旭 石钟琴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文化 >> 内容

搬上“云端”的博物馆:打破“次元壁”有多难?

时间:2020/5/18 7:53:59 点击:

搬上“云端”的博物馆:打破“次元壁”有多难?

    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此时,博物馆大多会举办各种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博物馆的线上展览、直播等活动显得尤其“出圈”。互动小程序、与“主播”互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云刷馆”正在成为流行趋势。

  只不过,把博物馆搬到“云端”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博物馆想要打破“次元壁”,也许并不容易。

  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搬上“云端”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由于疫情影响,各项活动和观众的“亲密接触”有了更多花样。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有94项主题活动陆续开展,其中包括博物馆全景展示、数字展厅等50项“云展览”,以及云游博物馆、文物观赏等15项直播活动。

  有趣的是,此次活动还围绕参与直播的博物馆推出系列短视频等产品,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帮助观众们多角度感受“近在咫尺”的博物馆。

  浙江文博圈也启动了一系列直播活动,从5月13日至19日首次推出 “浙里光影·云看文博”云上直播活动,组织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宁波博物馆等进行7场云直播。

  同时,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在13至14日,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邀请4位专家,举办线上主旨报告会。

  此外,今年上海也会整合直播、云展览、线上讲座、有声导览等在线资源,搭建“云上博物馆日”。

  “出圈”的线上展览与直播

  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早已不是新鲜事。

  前不久,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开启的“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利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等数字技术在虚拟世界搭建出一座浸入式展厅,以种种高科技手段拓展着人们的观展体验。

  例如,展览展出卫星、手摇计算机等十余个展品的3D模型,供观众欣赏、互动;几款H5小程序也适时推出,邀观众或在五线谱上奏响《东方红》,或“穿上” 航天服与“东方红一号”合影留念。

  把博物馆搬到线上不止一种办法。疫情期间,不仅是故宫,全国多家知名博物馆都开启了“云游”模式。讲解员们化身主播,带领观众全方位参观。

  甘肃省博物馆则不断探索直播模式。统计数据显示,该博物馆两场时长数小时的线上直播实时在线人数达90多万,点赞数超过50万,参观人数超过该馆2019年全年客流量半数以上。

  有观众认为,如果人们能通过直播获得基础知识,又或者以此为契机为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变得愿意走进博物馆,这也是好事。 

 

资料图:图为此前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王雪麟正在进行淘宝直播 甘肃省博物馆供图

    打破次元壁?也许没那么简单

  越来越多与“云端”连接,有人调侃,“一脸严肃”的博物馆更接地气了,堪称近一段时间的硬核网红。但这并不意味着打破“次元壁”就如此简单。

  一些讨论聚焦于“博物馆是否应更多在线上发力”。有人认为,直播或线上展览传递知识更便捷;也有人认为,博物馆的一大功能是现场展陈,引发观众思考,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线下,“线上”始终只是辅助手段。

  另外,“及时互动”一直被视为直播的核心价值之一。但有网友表示,在博物馆主播讲解时,观众们会提出问题,有时比较难以得到反馈;有的主播则是“照本宣科”,讲解不够灵活。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魏峻分析,按传统思路,此前大多数博物馆或许更多把精力放在线下场馆服务,在线上展览的内容设计上花费的心思不够,观众的满意度可能会打折扣。

  撬动博物馆IP的“宝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发展,网络把人们联系的更紧密。博物馆只是躲在象牙塔里,这也不现实。

  针对目前博物馆搬上“云端”后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网友提出,线下参观+线上浏览补课,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式。

  在博物馆实地参观,人们可以通过实物感受历史和文化。但目前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很难把所有文物的知识、故事全部展示出来,线上展览、直播恰好可以弥补“短板”。

  魏峻则认为,如果技术支持、内容展示等方面进一步成熟完善,今后线上展览、讲座和直播等都会逐渐变得常态化。

  博物馆的影响力不能只在场馆之内。魏峻建议,未来博物馆可以考虑以多种方式增加线上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线上展览吸引了观众,也能反哺线下,共同撬动博物馆IP的开发。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