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城市基于政策支持、消费规模、业态创新及文化融合等维度,成为夜间经济的全球标杆:
1.伦敦(英国)
业态融合:夜间经济覆盖酒吧、餐饮、文化艺术及博物馆夜场活动,例如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梵高特展”并延长开放时间,结合艺术沙龙和社交活动吸引游客。
治理保障:成立“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通过“夜间主管”协调地铁通宵运营、治安管理及多方需求平衡,打造“24小时都市”模式。
图:全球哪些都市的夜间经济最活跃?
2.上海(中国)
规模与活力:2024年夜间消费总额达1852亿元,占总体消费26.7%,夜间电影场次(29.52万场)和酒吧数量(2810家)居全国首位。
多元场景:涵盖夜游、夜娱、夜秀等,如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田子坊等传统地标,以及虹口北外滩、杨浦大学路等新兴夜间消费聚集区。
国际吸引力:外籍游客贡献显著,餐饮、购物等领域消费力强劲,部分都市商圈外卡交易金额同比增幅超100%。
3.成都(中国)
消费活跃度:2023年夜间消费占比54.6%,位居全国第一;夜间娱乐消费指数排名第三,餐饮消费指数第五。
历史基因与政策驱动:依托古夜市文化底蕴,结合政策支持(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计划》),推动都市夜食、夜游、夜宿等多元业态融合。
其他活跃城市
北京、重庆、杭州:2023年夜间消费活跃度分别位列全国第二、第四、第五,以商圈升级、文旅融合等方式拓展夜间消费场景78。
澳门(中国):正构建政企协同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计划通过IP化运营、数字化平台(如“澳门夜游”)及“都市夜宴美食”认证体系激活世遗资源潜力1。
趋势与共性:
政策赋能:政府通过专项基金、临时用地许可、安全联防等机制支持都市夜间经济。
科技与体验融合:VR导航、动态优惠推送等数字化手段提升消费便利性,博物馆夜场、艺术沙龙等增强文化体验。
国际化与本地特色结合:上海、伦敦等都市通过链接全球资源与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差异化夜间经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