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报讯(记者徐国荣 通讯员王社民 方志高)“我们村有44名党员,分成了5个党小组,每名党员编入一个小组,并且定岗位,定职责、定奖惩、每名党员分包17户,做到了全覆盖。”这是伊川县吕店镇周沟村党支部书记周保证说的该县正在推行的“一编三定”。“这种办法实行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领跑人,矛盾化解有了靠谱人,支部常有理事人,确保各项工作都走在前。”
伊川县综合分析农村无职党员的年龄、文化、能力、特长等因素设岗定责,以“一编三定”为抓手,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工作,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水平,做到“点线面”结合,有效破解了农村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全县369个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和18186名农村党员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实现服务群众与引领群众的结合,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点上开花”,抓好队伍建设辐射点。选好支部书记,把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来抓,强力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注重通过在现任村干部中培养、从县直机关干部中下派、在驻村干部中选育、从退居二线干部或退休干部中选拔等多种方式选任支部书记,实行全链条、全过程备案管理,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化农村干部队伍。建好两委班子。结合“五星支部”创建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实行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值班干部挂牌上岗。全面提升班子队伍素质能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精心打造一批村级党建示范典型。管好驻村队员。县委组织部实行驻村第一书记在岗履职工作日报告制度,持续开展业务培训、关爱慰问活动,做到严管厚爱并重,督促驻村第一书记当好群众的“当家人、领路人、贴心人、带头人”,确保驻村帮扶工作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
“以前我们村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我们对全村绿化提升,污水管网、自来水都实施完了,还建成了党建广场、农具展览馆、古槐广场,马上再建个村史馆!” ,一提到现在的平等乡上元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立峰便乐的合不拢嘴。驻村这几年,他见证了上元村的发展和变化,也感受到幸福是干群共同奋斗出来的。村支部更加团结了,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里引进了服装加工厂、千亩樱桃产业园等10个产业项目,2019年上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1.74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1000元。
“线上结果”,带动党员管理延伸线。充分运用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和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法,各基层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积分设置,实行动态管理。比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各村党支部设置民事调解、卫生监督、庭院评比等乡村振兴特别岗,多渠道搭建党员为民服务平台,让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战略上唱主角、显身手,收到了显著效果。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水寨镇乐志沟村把党员管理与疫情防控结合起来,设置了疫情防控值班岗、巡逻岗、后勤岗、应急岗等岗位,把无职党员编入疫情防控队伍中,同时对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响应的党员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加分,按照主动认岗的党员每月加1分,参与巡逻的党员每次1分,参与值班的党员每天2分,为村里捐赠物资的党员每次4分的标准,对党员进行积分量化管理,强化了党员管理的实用性,激发了农村党员的积极性,让党旗在基层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面上出彩”,扩大服务群众覆盖面。建好阵地促服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打包政策、整合资源、下沉力量,推进“四个统一”(统一标识、统一外观、统一配置、统一氛围)阵地标准化建设,开展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水电气暖等生活服务。伊川县半坡镇孙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建成家风家训馆、民风民俗馆、八路军豫西先遣支队伊川独立团孙村纪念馆,这只是一个缩影。目前该县建成家风家训展示馆37个,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办好实事惠民生。各村党组织把工作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多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上,通过健全便民服务制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解决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等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发展经济强保障。该县根据紧临洛阳的区位优势和“一山二川七分岭”的地理地貌,挖掘交通、资源、人文、生态等优势,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近郊型”“种养型”“资源型”“商贸型”“观光型”“服务型”等多样性村集体产业,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目前,伊川县369个行政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328个村,占比88%。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摄影:王立峰、王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