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月底,何洁一家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返回德国汉堡时,并没有想到仅仅只过了半个月,自己和丈夫就再次坐上了回国的航班。
截至当地时间3月15日,德国全境累计确诊5142例,死亡9例。疫情快速发展下,德国全部16个州现已宣布停课,首都柏林14日决定当天即关闭酒吧和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并宣布禁止规模50人起的活动。
3月15日,担心继续留在德国感染风险较大,何洁和丈夫在确定自身无不适且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再次乘飞机回国。截至记者发稿前,两人已落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并停留在机场附近一家酒店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我们离开汉堡前,街上几乎没有人戴口罩。大家没有认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年轻人该聚会还在聚会。”何洁说,自己和丈夫认为现在这个阶段,“只有祖国才是最安全的。”
从成都回汉堡 外国机场没人测体温
何洁家在成都,丈夫在德国工作。三年前两人结婚后,何洁便移居到了德国汉堡。今年春节期间,何洁和丈夫回到四川探亲,正好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2月28日,因为丈夫在汉堡还有工作,何洁夫妻二人决定先回汉堡,女儿则留在了成都。
因为当时已经没有直飞航班,何洁和丈夫从成都飞到中国香港,再飞伊斯坦布尔,最后转机汉堡。一路上,飞机飞越海峡和高山,越过层层国界线,而地面上的防控红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何洁回忆,从双流机场出发时,夫妻二人经过了严格的体温检测和资料填写,才得以顺利出关,在中国香港转机时,也被要求测了体温。但二人到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时,“没有工作人员给我们测体温了。在飞汉堡的飞机上,华人很少,除了我们,几乎无人戴口罩。其他乘客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们。”何洁说,这样的目光让她和丈夫十分不适,“最后我们只能把口罩取了。”
落地德国汉堡时,机场也没有给乘客测体温,更没有任何隔离的提示。
德国人“淡定” 当地几乎无人戴口罩
何洁回到汉堡的家中后,曾经好心给隔壁邻居送了几个口罩,“可是送了人家也不戴。他们认为这个病(新冠肺炎)就是个普通感冒。”对此,何洁也感到很无奈,她表示,“一是确实欧洲市场上已经没有口罩在销售了。二是当地媒体也不会呼吁大家戴口罩,只会说勤洗手。”
她还给记者讲述了另外一个例子:“我朋友和她母亲戴着口罩去德国一个超市,被一位当地人看到后,甚至直接报了警。”
德国人对于疫情的“淡定”,何洁的丈夫杨先生也是深有体会。“这个季节正是德国的流感季,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并不少。他们认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同时,杨先生也表示,德国人的卫生习惯向来很好,“比如说,他们通常在打喷嚏的时候习惯用臂弯遮挡,不需要卫生专家强调。”事实上,对比同处于欧洲的意大利,德国的确诊病例以及死亡率都更低。一方面,得益于德国拥有健全的医疗体系和先进的医疗设施。而另一方面,在病毒还未大规模扩散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分级诊疗流程等措施以切断传染链,遏制疫情传播。
疫情继续扩散 德国16州全面停课
不过,这些措施并没能有效抑制德国的疫情扩散。目前,德国确诊病例依然在持续增加,疫情波及16个联邦州,德国已成为除中国以外,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六个国家之一。
3月1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记者会,首度向国民阐述德国政府对疫情的判断以及应对策略。她表示,由于当前既无疫苗,亦无特效药,假如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下去,专家根据此前的大传染病暴发的经验估计,德国可能达到60%-70%的人口被感染。
杨先生告诉记者,默克尔的发言被媒体报道后,德国的股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政府和民众对于疫情的态度比之前也更加谨慎了。“从上周五开始,德国16个州全部停课,关闭幼儿园、托儿所,企业也提倡居家办公。”
何洁夫妇告诉记者,当天晚上,汉堡已经有超市出现抢购食物的情况。“面粉、罐头一类保质期长的食品被最早抢空,蔬菜也没了。”而洗手液、消毒液一类的物品也基本处于脱销状态。截至目前,汉堡州有超过150例确诊病例。
上周末,在工作暂停之后,丈夫和何洁商议决定回国和女儿团聚。
半月后再回国 长舒了一口气
3月15日中午,两人乘坐的飞机顺利落地成都双流机场,之后有序接受了体温检测,“每人测两遍,2小时后才依次下的飞机。”
“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疫情控制得这么好,我们回来就有了安全感。”长舒一口气之余,何洁内心还有些顾虑,“担心有人会说我们把病毒带回来了。其实,在欧洲的华人感染的是非常少的,华人圈里的同胞非常团结,都会互相提醒,做好防护措施。”
在二月中旬的时候,何洁和丈夫还联系其他在德华人筹集了部分口罩和防护服,捐赠回国。
15日晚,当记者联系上何洁的时候,她和丈夫正在双流机场附近一家酒店里,“机场出关时做了一次核酸检测,今晚还要等疾控中心来做第二次。”截至记者发稿前,夫妇二人仍在酒店里等消息,“应该很快就会出结果,之后等待社区的安排。”何洁和丈夫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隔离的提示和要求。
半个月内,何洁和丈夫在成都和汉堡之间重复往返,尽管有些疲惫,但何洁还是轻松了很多,“没有哪里比中国更安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