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根据中央部署,全国不少地方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正逐步开展复工复产。“新华视点”记者接到一些群众和企业反映,返程上班和恢复生产,在办理相关证明过程中遭遇不少形式主义的烦恼(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既是中央部署也是现实需要。目前各地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务工者返岗前,有关方面需要出行证明、健康证明,务工者遭遇“办证难”。同时,部分企业复工过程中也遭遇某些环节索要多种证明,影响复工效果。
从记者调查看,务工者办证时遭遇“踢皮球”、陷入“死循环”,即使经过多个环节也办不到一张健康证明,还有社区在办证时搭车收费被查处。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群众的麻烦和办证成本,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相互感染、传播疫情的风险。
从表面上看,某些基层组织向务工者索要相关证明是出于防疫需要,可以压实属地防控责任,防止疫情传播,一旦出现问题也便于溯源。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只是做表面文章,真实防疫效果很可疑,比如有的证明开了也没人看,白白折腾务工者、办证者。
滥索各种防疫证明,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拦路虎之一。因为企业复工离不开员工,但一些员工返岗前却被各种证明阻拦。而企业复工也需要各个环节通畅,但一些地方在企业复工前向企业索要介绍信、城际通行证、工人健康证等多种证明,无疑拖累了企业复工的脚步。
疫情期间之所以出现“索证多”与“办证难”,根本原因在于两点:一方面,相关机构和部门不善于利于技术手段。在之前精简证明过程中,很多地方提出“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但此次疫情期间,数据却没有代替群众跑路,可见一些地方数据共享做的还远远不够。
尤其是,此次疫情把基层信息化滞后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某些方面索要的证明,只能由物业公司、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来出具,但基层组织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和共享思维,既不了解居民的相关信息,也不完全掌握居民自身情况,自然不愿出具证明。
当然,也有地方通过信息化解决复工前的办证问题。比如由河南省卫健委开发的健康证明申报查询系统于2月21日上线运行,返岗人员进行网上申报、由基层医疗机构出具集体返岗复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实现一人一证,健康返岗。那么,用工单位就可以直接查询。
另一方面,防疫证明领域缺乏法律规范。在疫情期间,谁有权索要防疫证明,谁有资格开这类证明以及这类证明怎么开,似乎都缺乏法律规范,这也是近来出现防疫证明乱象的原因之一。对此,传染病防治法没有明确规定,而国境卫生检疫法只简单提到健康证明。
有医生不久前无奈吐槽:“企业老总,我们开不了没有新冠病毒的员工健康证明!”据悉,哪怕是非疫情时期,开具健康证明也有限定条件,何况是疫情期间。这说明疫情期间如何开具健康证明等,亟待法律法规规范,以便让劳动者、用工单位、医院等明明白白规范操作。
为了确保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健康证明目前或许有存在必要,但必须进行规范,既不能折腾务工者,也不能让办证者推诿,更不允许随意索证。如果用人单位、社区管理者等每天严格落实体温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其实是没有必要再向务工者索要健康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