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北京10月19日电 (李雪峰 邢利宇)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19日在北京表示,6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稳步发展,在双向投资方面出现良好势头。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当日邀请张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百名华文教育工作者作专题报告。
张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回顾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进展情况。
她说,6年来,中国与绝大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均建立了经贸联(混)委会机构。通过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截至2018年底,中国政府先后与122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国际合作文件。
她介绍,6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稳步发展。一方面,货物贸易势头良好。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27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由25.0%增至27.4%;另一方面,服务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带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张威表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另一个成果体现在双向投资方面都出现良好势头。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投资达到480亿美元。
“为提高投资顺畅程度,无论是在利用外资还是在对外投资方面,都在逐渐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型。”张威表示,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过程中,中国推进了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举措,并搭建了诸如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及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形式多样的合作平台。截至2019年9月,中国企业在46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26.9亿美元,入区企业5452家,上缴东道国税费40.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6.7万个。
张威介绍,在设施建设方面,成果主要体现在承包工程与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2013年至2018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由719.4亿美元增至1257.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由640.5亿美元增至893.3亿美元。而在重大项目推进方面,交通运输、能源合作、信息通讯等项目都取得稳步发展。
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注重数字经济建设。“中国希望通过聚焦数字互联互通,缩小不同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张威表示,截至2018年,中国已与全球17个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其中包括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搭建合作机制平台,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动水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双方环保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张威表示,相信高质量发展将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享受更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