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报讯:(王宗强 报道)成都8月2日电:近年来,高县大力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力度,在土地、金融等方面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一大批在外已积累经验、社会资本和技术的中青年农民工纷纷回乡创业,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他们的创业故事在高县广大农村已传为佳话。
“这个娃娃不得了,把竹筒筒卖到了全国各地。”四川高县复兴镇群乐村的老人们在闲谈之余说起他们村上一位90后小伙都翘起了大拇指。他就是高县复兴镇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工、宜宾宜之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诚。
返乡创业寻商机 一则新闻让他与竹结缘
2012年,王诚离开家乡,在重庆与志同道合的宜宾老乡、湖南朋友一起,合伙做起了电商,开启了人生的创业生涯。经过几年的创业学习,王诚在电商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全国乡村振兴的战略的实施,众多青年纷纷返回乡村寻找商机。2017年,王诚也回到了家乡高县复兴镇,在复兴镇注册了宜宾宜之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次将家乡的绿色食品通过电商平台向外销售,把家乡的绿色农副产品搬上了省外城里人的餐桌。
2019年,一则关于宜宾竹产业的报道——“宜宾市竹林面积310万亩,浙江省安吉县竹林面积不到宜宾市的三分之一,但是竹产业总产值达到了210亿元,是宜宾的两倍左右……”新闻还未播完,王诚沉默了起来。“这几年,家乡大力发展竹业,满山遍野的竹子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发展机遇,我为什么不做这方面的文章呢?”王诚一边思索,一边在电脑中搜索“如何把竹‘资源’变成家乡人的‘资本’”。
四川高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高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提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诚连续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调查和分析竹制品市场行情,并多次选择目标产品进行分析尝试,终于找到了一条特别适合自身和当地情况的路子——把楠竹加工成富有烟火气的生活工艺品销售,把曾经丢失的传统竹工艺又捡起来,做好上下游产业链条,让家乡的竹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把满山遍野的竹林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王诚当年就修建了竹器加工厂,并与竹产业大镇达成了收购楠竹的协议。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分工协作,公司的第一批产品销售较好,也比较稳定,这让王诚有了极大地信心,他暗暗的告诫自己一定要把竹产业做大做强。
物流公司车辆到车间取货(高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提供)
材料充足产品多 电商平台让公司如虎添翼
随着原材料远远不断地输入,王诚的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地扩大,从最初生产单一的农家扁担,竹扫帚、竹片等家用竹类生活用品到生产鲜竹筒、笔筒等精品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如何抢抓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销售出去,让消费者早一点得到使用,王诚左思右想,决定还是把自己的老本行干起来,把所有产品投放在电商平台。说干就干,王诚即刻招兵买马,购置电脑、摄影、打印等设备设施,成立电子商务销售团队,把产品全部投放在淘宝、拼多多、微信等电商平台销售,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通过平台购买产品。电商平台的创建,让王诚的公司如虎添翼,2021年公司实现电商平台线上销售318万元,各种竹制产品很快的销往全国各地。
王诚和他的电商团队在网上销售产品(高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提供)
“我们通过电商平台的市场数据分析出了客户需求,定向研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竹制品,并制定不同产品目标的客户销售策略、售后服务、客户分级留存等,实现了商品转化率和客户回购率最大化。”
产品有了名片 小竹筒也成了大商机
“c端餐饮行业有很多,只是b端餐饮行业比较稳定 主要是淘宝和拼多多上销往全国各地, 广州就有一家连锁店用的我们的鲜竹筒,效果相当好,签订了长期合同。” 随着市场供求量大大增加,人们对原生态的餐具越来越青睐,王诚经过多次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鲜竹筒”市场需求比较大,特别是B端餐饮行业,需求很多,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电商平台搭桥,王诚与广东一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定点生产新鲜竹筒。
2020年,王诚陆续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2000多平米的厂房,购置了先进的竹制品生产设备,创建“川竹清”竹品牌,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实现产销一体化,公司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2021年,公司销售新鲜竹筒达72万个,香喷喷地竹香“竹筒饭”已遍及全国。
工人们正在包装新鲜竹筒(高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提供)
“今年,我锚定目标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公司准备增加研发和生产投入,3年内产值突破1500万元,建设种植500亩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
小竹筒成了大商机。王诚不仅让新鲜竹筒畅销,还将竹篱笆等特色产品的下游链条无缝衔接,把小竹子做成了大产业。2021年到现在,公司已使用楠竹原材料2300余吨,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稳定就业20余人,带动全县10余户农村竹产业户共同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