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报讯: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决心解决青年买不起租不好房……8月31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有关情况,同时对新时代新阶段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介绍,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我国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住建部副部长黄艳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从实际效果看,完善了水电路气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增加了养老、托育、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改善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住房保障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在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此后住建部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其次,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最后,住建部提出了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同时还建立了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新机制,常态化开展月度监测、季度评价、年度考核,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是住建部此次明确的新提法。倪虹总结道,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下一步将继续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政策走向也为房地产市场指明了方向。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在不放松商品房市场调控的同时,我国会继续加大共有产权、租赁住房的建设与政策支持力度,这也使房地产企业的业务转型以及其他经济主体更好地参与保障住房建设。
至于对楼市的直接影响,柏文喜指出,一方面强调了调控政策的长期化与持续化,另一方面也从加大保障住房建设与入市力度的角度在解决保障性住房短板的同时有效影响了市场预期,对于平抑楼市与土地市场应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许多大中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来说,买房租房是逃不开的话题。发布会上,王蒙徽提到,我国正抓紧推进解决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倪虹谈道,新市民和青年人往往工作年限短,收入相对比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租金付得起的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就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此,住建部和有关部门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13个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大城市开展了发展共有产权试点工作。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其中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特点,提出“小户型、低租金”的要求——也就是以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原则。
国家政策完善的同时,倪虹进一步明确,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应该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下决心下力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