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报讯:7月20日,《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对外发布。《决定》在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中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消息一出,引发强烈反响。
取消社会抚养费,无疑是我国生育政策嬗变的标志性节点。在“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背景下,取消社会抚养费既对生育政策包容性做了注解,也呈现了风向标式意义。
生育政策,关乎民生,兹事体大,其沿革当顺应规律,也照应人心。而社会抚养费的取消,就顺乎理也合乎情。
于理而言,社会抚养费本就是阶段性生育政策的产物,如今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于情来讲,在三孩生育政策出来后,很多人就担心社会抚养费的存在会反向掣肘其生育提振效果,现在这笔费用取消,许多人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以行政性收费替代行政罚款,作为限制生育意愿的经济措施,社会抚养费“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功能性以往确实得到了发挥。
但很多“时代产物”的合理性根基,总会被“时过境迁”所撼动。如果说,早年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不统一、去向不明晰等问题的出现,还可以通过《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修订去解决,通过统一征收标准、规范征收主体、增加征收程序并进一步明确“收支两条线”去治理,那时至今日,社会抚养费的功用跟生育政策指向性已难以兼容。
从形势上讲,取消社会抚养费是优化生育政策的应有之义。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提到,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人,此外,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
这已是我国出生人口连续第四年下降,再考虑到生育率“跌跌不休”趋势难逆,国家生育政策与之对应地呈现了越来越包容的态势,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到修改“超生即开除”规定,再到全面放开三孩等,其脉络已相当清晰。取消社会抚养费,与之一脉相承。
从实用层面看,征收成本高但收益并不大,也让社会抚养费的收取越来越尴尬。
更何况,在生育政策放开窗口期“抢生”该不该收,河南产妇第三胎生下“四胞胎”又该不该收,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再牵扯着社会神经,也给末端执行者提出了难题。而取消社会抚养费,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与政策趋势相合,与社会期许同向,取消社会抚养费,顺应了现实与民心之需。《决定》中提到取消社会抚养费要依法依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也能减缓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波与震荡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社会抚养费,固然能提高很多适育夫妻的生育意愿,但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有很多,社会抚养费这笔“负担”抹掉,还会有其他的很多经济与精力负担,让不少夫妻想生也不敢生。鉴于此,配套举措必须要多措并举,更有力地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从《决定》内容看,在取消社会抚养费和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等政策“存量调整”外,国家层面还推出了一系列“增量改革”举措,如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如将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都是有的放矢。
适当提升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系统性发力。这其中,取消社会抚养费自然是优化生育政策棋盘中的重要落子,但棋盘之上,还应步步为营、接连放招,切实营造更友好更妥帖的生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