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信息、中国都市信息报讯:目之所及,除了人,就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或塑封好之后被齐齐整整地挂在铁栏杆上,或张贴在各种能被展示出来的地方。
在这里,年轻人不多,大多是年纪稍长的叔叔阿姨。需要相亲的人则刚好相反,80后、90后是主力。
1992年的女生:被爸爸“顺便”拉进来瞧瞧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爱好、收入、工作、籍贯、车子、房子……如同求职简历一般,一眼看去大致能了解一张相亲帖背后主人的情况。
为子女相亲的家长们的淡定、焦虑、忐忑、茫然,都写在了脸上。
来相亲会现场的年轻人很少,女生就更少了。
1992年出生的女生小雅(化名),和爸爸姑姑一大早爬了吴山、伍公山,路过万松书院时,被爸爸“顺便”拉进来瞧瞧。
“之前好几次让我来,这次刚好路过就进来看看。”小雅说。
看得出来这一家子性格都很开朗,爸爸笑得爽快,女儿也不扭捏。这样的组合在万松书院很受欢迎。
很多家长都说,要是本人能到现场,相亲成功的机会大很多。
“你家女儿多大了?长得蛮高的嘛。”立马就有人围住了小雅父女,“属猴的。”小雅爸爸在她头顶上比划了个孙悟空经典的猴爪动作,女儿接话,“大马士猴。”围观的叔叔阿姨们开始笑,有人招呼一位在相亲会流连蛮久的爸爸,“这个姑娘长得高,和你家儿子蛮合适的。”
那位叔叔家的儿子生于1988年,身高1米88,“这个身高不好找对象啊。”叔叔说,其实之前儿子也跟着来过,来了几次后发现都是家长,就不高兴来了,“儿子找不到老婆,我们家长急呀。”
看到小雅身高有1米68,叔叔蛮开心,问小雅,“我儿子电话告诉你,要么加下他微信?”
边上的阿姨说,“让你儿子加人家女生。”小雅大大咧咧说不介意,叔叔赶紧打电话通知儿子通过。
两位老爷子聊起了孩子们的工作,小雅告诉记者,“我倒也不反对相亲,就当多认识一个朋友,说不定工作上还能互相帮忙呢。”
这位杭州本地姑娘还悄悄地说:嗨,搞对象干什么啦,我觉得搞钱(赚钱)更有意思。
第一次来的阿姨:我不着急,她爸爸比较急一排排信息看过去,已经能看到1999年女生的信息。
年,杭州本地人,女孩,身高1米71,硕士研究生学历,本人大学辅导员”。这是一位母亲拿在手上的征婚信息,细心地在塑封好的帖子上系了一根红绳。
看到记者对这个条件出来相亲表示惊讶,这位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她爸爸比较着急,女儿不知道的。”这位母亲眉宇间倒没那么着急,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女孩子真的很好看。
“没办法,工作忙,平时圈子又太小,我们今天也是第一次来。”阿姨说。
还有的家长一看就是“身经百战”。自带撑衣杆、帽子、水杯和干粮,早早占据好树下的石头条凳,和那些只带着干巴巴纸张来的家长相比,他们显然经验丰富。
你家男孩我家女孩,基本信息一瞅,原本不相识的家长们,心理上的距离似乎一下子就近了。
稍作交流之后,互相交换信息,然后继续寻找下一个合适的目标。
有的家长是特意从东北、山东等地方赶来的,听说这里有相亲会,来不及准备太多资料,把希望寄托在一次次要到的联系方式上。
有的家长,还会时不时看看自己家的帖子,如果被遮挡了,会上前整理,多一个露出的机会。
“聊得来、合眼缘就好”
这是真的吗相亲会上,大家关心的是什么?
在场的年轻人不多,几乎只要有人出现,就会有叔叔阿姨上来问:你是自己来找吗?今年多大了?
说着似乎对孩子另一半没多大要求,聊得来、合眼缘就好,但钱报记者旁听了一上午,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一位26岁女孩的母亲,背着名牌包,戴着钻戒,在人群里活跃着。她从去年开始时不时地参加相亲会。
“我对女婿要求不高的,我们杭州人,也不兴彩礼的,人好就行。”她说,“我女儿个子不大高,只有1米55,男生1米72以上就行。”阿姨说原本希望男孩子能1米75,“后来发现1米65的女孩也想找1米75以上的男生,我就和女儿说要降低要求。”
阿姨觉得自己条件不苛刻,“秃头、大肚子总是不行的吧?”高薪但是不大能顾家的男生,阿姨也不是很愿意考虑,“我们家希望找杭州本地的男孩子,到时候有了小朋友,四个大人带起来会省心一些。”彩礼、房子这些,阿姨没有要求,“当地的男孩子,要是家里不懒惰,房子总归有一套的。”
近两年来一直帮人牵红线的朱阿姨说,“相亲最好还是本人来比较好。”
朱阿姨说相亲市场优质的男生女生比较抢手,大家下手也很快,一年里双喜临门的例子不在少数。
临近中午,11点半散场的相亲会,愣是拖到了12点钟。有的人还在现场被旁敲侧击地“套问”:家里几口人、做什么的,房子准备买在哪里?人一点点少了去,保洁开始撕那些没有被带回家的相亲帖,丢进垃圾桶。
这些五颜六色的相亲帖,也许下周继续在这里飘摇,等着缘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