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都市信息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都市小说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互联网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鉴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建国门 蒋艳萍 都市信息 何闽旭 石钟琴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信息 >> 内容

央行解绑信用卡透支利率 消金支付市场有望重塑

时间:2021/1/12 0:12:01 点击:

    中国都市信息报讯: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银行金融零售转型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争夺客户的“王牌”。

  根据央行的通知,从今年起,信用卡透支利率将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这意味着,信用卡透支利率将实现完全市场化。

  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限制

  近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原上限为日利率的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

  《通知》要求,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用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计结息方式,确保持卡人充分知悉并确认接受。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时,应以明显方式展示年化利率,不得仅展示日利率、日还款额等。

  所谓信用卡透支利率,主要是指信用卡持卡人的当期账单金额未按时全额还款、所产生逾期计息的利率,分期还款,以及持卡人使用信用卡取现时应付的计息利率。

  记者了解到,此前信用卡利率上下限均采取央行主导的区间管理制度。央行在2016年4月15日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过去统一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日利率的万分之五)取消,开始实行区间管理,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以此测算后年化利率在18.25%至12.78%之间,一直延续至今。

  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年来,信用卡业务在与其他信用消费产品的竞争中,尽管透支利率相同,但信用卡因在政策合规、交易场景、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缺乏竞争优势,一直处于下风。此次《通知》的发布,有望让信用卡业务重获市场主流地位。

  提升银行差异化定价能力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是金融业的重要工作目标。近年来,伴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不断推进,“影子银行”等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适时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一方面能提升银行管理效率,改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另一方面,可填补“影子银行”清理后带来的需求缺口,是在“堵偏门”之后“开正门”的具体体现。此次信用卡利率放开,是在当前经济“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的背景下,通过消费升级切入需求侧改革的一种尝试,能够有效激发消费市场的更多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央行下发信用卡透支新规,体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与原则,势必会掀起银行间的信用卡利率之战。

  王鹏认为,长久以来,我国的信用卡业务都是在广大商业银行办理,通过持牌机构,走法定程序进行规范化经营。今年以来,相关监管和公安部门重拳出击,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网贷、套路贷进行打击和治理。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相对合规的消费和支出市场将成为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

  王鹏进一步分析称,信用卡透支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差异化定价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与非银金融产品相比,信用卡融资成本低、权益丰富,叠加利率优势,很可能在借贷市场里为传统金融机构扳回一局,在对抗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以及花呗、借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时挽回优势。传统的商业金融机构,完全可以通过信用卡,利用透支、提现等利率市场化方式,对这部分市场进行拓展。对于信誉较好、能及时还款的用户,银行可以给予透支优惠;对于信誉不好的用户,则可适当上浮透支利息额度,采取弹性制度。此举还将促进各大银行在信用卡业务领域的竞争,银行为了争夺更多用户,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信用卡的透支利率,这对持卡人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