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如今,无论商场、医院、超市还是其他公共场所,自助设备无处不在,在节省人力、提高操作效率方面无疑是一种进步。据《北京日报》报道,一些公共场所也有不“聪明”的自助设备,反而给使用人增添了不少麻烦,让人不由得想问:自助服务到底是为谁服务?
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和网络的高度普及,大大拓展了自助设备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看上去自助设备的大量应用,获得了多方共赢的结果,但是在很多时候,自助设备也不总是那么靠谱。用户在停车场使用自助寻车设备,结果要么无法显示车辆信息,要么显示出来了,也无法提供定位服务,还是找不到自己的车辆停在哪里;有人在公园上公厕,想通过自助取纸机取手纸,结果连续关注了三个公号,最后还是没有吐出纸来,浪费了时间,还让人很尴尬。
类似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很多人都碰到过,而背后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有的是因为自助设备在功能设计上不够合理,给使用者平添了许多麻烦;还有的则是设备的稳定性不够好,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缺陷,结果在运行和服务过程中屡屡发生故障和问题,导致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但是一些单位和商家,在节省成本和开支的情况下,却患上了“自助设备依赖症”,安装自助设备以后,就减少或取消了人工服务,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用户就变得十分被动。
人们不反对自助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应用,应该说这是一种趋势或潮流,但我们使用自助设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办事成本,如果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对于购置和安装自助设备的单位、商家来说,一定要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高科技≠优质服务”,自助服务设备要想真正受欢迎、接地气,不仅要有高科技、互联网“外衣”,更要保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内核”。
自助服务设置方乃至背后的生产厂家,应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深入研究受众使用习惯,简化操作流程,尽量减少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只有以用户为中心,自助服务才能为大家接受。同时,有了自助设备,并不代表就可以完全取消人工服务,如何平衡两者的权重,也是对服务单位、商家的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