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报道,多个网络平台近日流传一张广西灵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红头文件。文件标题为《灵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的通知》。之后当地回应,此事属实,现在正处于搜集资料进度,具体完成时间看工作进度。
在引发争议后,该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春柳11月19日表示,此事揭示当地相关工作环节不够严谨,官方已决定对该工作组名称进行更改,研究工作仍将继续,希望对相关史料进行论证。还透露,该工作组名称已更改为“武利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当天稍晚,该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已关注到此事,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了解当中。灵山县政府新闻办也随后发布情况说明,对此“深表歉意”,下一步将“认真整改”。
“武则天她妈在钦州”,一项堂而皇之进行的历史文化研究,居然取这样的标题,乍一看,还以为是恶搞,抑或是骂人。就算要研究武则天母亲在钦州的活动轨迹,标题写成《武则天母亲在钦州》也更妥当。“题好一半文”,一项历史文化研究标题叫《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实在是不够有“文化”。
好在,当地官方闻过而改,不仅及时更名,还公开致歉表示整改。但在此之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研究武则天的母亲在钦州的活动轨迹,有多少价值?
史料显示,武则天母亲杨氏并非生长于钦州,一生主要生活在北方,就算生平与钦州有些交集,又能有多大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由政府专门成立研究工作组进行研究,劳师动众研究“武则天她妈在钦州”,难免给人小题大做之感。其背后的用心,路人皆知,那就是蹭名人。而近年来,部分地方争相傍文化名人、蹭历史人物热度的做法并不鲜见:李白故里、诸葛亮故里不够抢,就来抢西门庆、潘金莲、孙悟空等虚构人物的故里。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地方文化遗产,本是好事,但不能将其庸俗化,不能“有枣没枣打一竿”,甚至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把传闻野史当真,抑或是没关联硬扯关联,那样是对历史的扭曲,也是发展思路的跑偏。
就此次研究来说,在功利化动机下,本该严肃缜密的研究会不会错把钩沉当附会,把异闻野史当证据,值得关注。
其实,灵山旅游资源挺丰富,有六峰山风景名胜区、大芦古村文化生态旅游区、广西桂味荔枝农业生态园、烟霞山景区、罗阳富硒谷生态庄园、奇石湖生态农庄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07.25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108.38亿元,该县还是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这么一个旅游资源与物产“双丰”的地方,为何偏要死磕“武则天母亲”呢?
与其这样走“旁门左道”,还不如走堂堂正正的“正道”,发掘存量资源的潜力,在稳扎稳打中提升当地旅游形象与知名度。毕竟,硬跟武则天“攀关系”,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失了文化品位,还沦为笑柄。